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3)-PLC技术网(www.plcjs.com)-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门户
下载中心导航三菱 西门子 OMRON 施耐德
GE FANUC 松下 贝加莱 keyence 爱默生
富士 Rockwell 台达 LG 和利时 横河 永宏
浙大中控 浙大中自 凯迪恩 LS_hermes 安控
无锡信捷 兰州全志 SIGMATEK OEMax ABB
基础资料 项目资料 工具软件 更多
PLC行业应用导航:
电力供应 电子通讯 生产控制 锅炉供暖 食品饮料 冶金工业 交通运输 纺织印染
环境保护 汽车制造 建筑楼宇 造纸印刷 机械制造 供水工程 石油化工 测试监控 更多
PLC技术网
PLC论坛
博客地带
工控商城
搜索中心
投递文章投稿指南首页业内资讯工控商城经验技巧应用资料行业应用专题频道下载中心网址导航搜索中心工控圈圈
搜索中心 热门关键字: 西门子plc|三菱plc|plc编程|什么是plc|plc教程|plc论坛|ab plc|plc原理


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3)

 (点击题目可以在互联网中搜索该题目的相关内容)
日期:2008-1-3 18:11:5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作者: 点击:
点击【  大  中   小 】,可以选择字体的大小,以便你阅读.
PROFInet采用标准TCP/IP+以太网作为连接介质,采用标准TCP/IP协议加上应用层的RPC/DCOM来完成节点之间的通信和网络寻址。它可以同时挂接传统Profibus系统和新型的智能现场设备。现有的Profibus网段可以通过一个代理设备(proxy)连接到PROFInet网络当中,使整套Profibus设备和协议能够原封不动地在PROFInet中使用。传统的Profibus设备可通过代理proxy与PROFInet上面的COM对象进行通信,并通过OLE自动化接口实现COM对象之间的调用。

(3)Ethernet/IP

Ethernet/IP(以太网工业协议)是主推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RockwellAutomation公司对以太网进入自动化领域做出的积极响应。Ethernet/IP网络采用商业以太网通信芯片、物理介质和星形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各设备间的点对点连接,能同时支持10Mbps和100Mbps以太网商用产品,Ethernet/IP的协议由IEEE802.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TCP/IP协议组和控制与信息协议CIP(ControlInformationProtocol)等3个部分组成,前面两部分为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其特色就是被称作控制和信息协议的CIP部分。Ethernet/IP为了提高设备间的互操作性,采用了ControlNet和DeviceNet控制网络中相同的CIP,CIP一方面提供实时I/O通信,一方面实现信息的对等传输,其控制部分用来实现实时I/O通信,信息部分则用来实现非实时的信息交换。

2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由于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才引起国内外工控专家的关注。而现场总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市场上也开始了全面推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全面代替现场总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新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列产品。因此,近一段时间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将与现场总线相结合,具体表现在:

(1)物理介质采用标准以太网连线,如双绞线、光纤等;

(2)使用标准以太网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等),在工业现场使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3)采用IEEE802.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TCP/IP协议组;

(4)应用层(甚至是用户层)采用现场总线的应用层、用户层协议;

上一篇: 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4)
下一: 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2)
报告错误·关于我们· 用户帮助·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服务 · 合作伙伴 ·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 投搞指南

迅闻自动化工程部声明如下:
旗下网站:PLC技术网(www.plcjs.com)-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门户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3021460号-1
网站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
法律保护:PLC技术网,迅闻自动化工程部,plcjs.com,plcjs.net,plcjs.cn等字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51La